10月24日,因不滿校園管理及食堂高菜價,河北廊坊市東方大學城內的廊坊市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的數百名學生,在學校以掀翻食堂桌椅等形式表達不滿。廊坊市有關部門表示,經過做學生工作,這起事件大約經過2個小時後平息。目前,學校已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物價監管委員會,全程監管學生食堂及購物商品物價,並調整校園封閉時間。(10月28日《新京報》)
  食堂菜價和學校的管理或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,否則學生們的反應不會如此強烈,這顯然是負面反感情緒積聚許久之後的一次暴發。那麼,在這些負面情緒積聚的過程中,學生與學校之間有過溝通嗎?
  溝通或許存在,但現實是,在與學校的溝通過程中,作為溝通主力軍的學生會卻站在了學校一方。這就決定了當學校利益與學生利益發生衝突時,其立場是傾向於維護學校的利益而非學生利益。所以,學生們的訴求常常不會通過學生會反映上去。於是網絡、校內網或互聯網成了學生反應訴求的主要渠道,但是那裡反映出來的訴求,又常常得不到重視。
  沒有平等而充分的溝通,只有一方向另一方通過強硬手段施壓,即便最終問題得以解決,也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。因為,這會固化其中一方“只有強硬手段才能解決問題”的思維,形成路徑依賴,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,還會傾向於採用這種手段。
  學校教育,在過去,是以“分”為主的應試教育,教出了很多考試能力有餘、生活能力不足的學生。現在,教育正向素質側重。但是,很多地方的“素質教育”卻是體現在讓學生們增加繪畫、音樂、書法等技能上。這其實仍然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。畢竟,這樣教出來的學生沒有增加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生存素質,即與人溝通、交往,以及解決學習、生活、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。
  對於不合理的食堂菜價和學校管理,校方自然難辭其咎。但面對這些問題,學生們卻以砸校門、砸玻璃、掀翻食堂桌椅的方式來發泄不滿,豈是一個文明社會有文化的大學生所應為的?難道除此之外,就沒有更有效的表達途徑了嗎?
  面對不合理的現象,懂得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不滿,這是一件好事,也是一大進步。但是,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不滿,如何讓自己的表達合理合法、有理有據,如何在表達自己觀點和不滿時,不以損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為代價,則是需要大學生們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。或者說,某些素質的培養,仍然任重而道遠。
  文/張楠之  (原標題:“大學生砸食堂”:合理訴求不能用暴力表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yco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